章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瓷质之贵在于瓷泥
    现在鉴定瓷器,特别是明初之时的瓷器,凡是带有洪武款识者,一定要结合胎釉、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样一来,很多人都看不到后面一句,也就是:“凡是带有洪武款识者,一定要结合胎釉、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

    流传到现在,就直接是没有洪武款识的官窑器,只要出现都是假的、赝品。

    所以,才会有臆造的“大明洪武年制”款青花釉里红人物故事图梅瓶。八壹中文網

    再说,洪武瓷器的市场价值很高,所以在彷古瓷中书写洪武款识的瓷器较为多见。

    如彷品“洪武六年”款釉里红松竹梅玉壶春瓶。

    可惜这样的彷品,与真品的胎釉、造型、纹饰等方面,相比差别较大。

    当然,其它书洪武年号款的各种臆造品,更是要警惕。

    现在有很多文章,都在讲,迄今为止,未见洪武年号款瓷器。

    但是,洪武时期有没有留款的?

    其实还是有的,要不然,陈文哲也不用纠结这一点了。

    虽然仅见于大海博物馆收藏的,用篆书写“春寿”两字装饰肩部的梅瓶,并未发现有“洪武”纪年款的官窑器。

    但是,只要有款,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留下大明洪武年制的款识?

    关于洪武官窑是否有款识的问题,收藏界争论从未停止,始终悬而未决。

    但是,陈文哲却知道,在南河省的一家博物馆内,就有一件“大明洪武年制”的青花梅瓶。

    】

    它要是真品,那么它就当属一件,保存在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但遗憾的是,这件青花梅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也不知道是那家博物馆,自己也不认为是真品,还是有其他原因。

    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足够的自信吧?

    这也是没办法,很多收藏爱好者,特别是收藏时间长的藏友,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重宝。

    就比如大明洪武年制款的红武瓷器,而这些还都是一些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重器。

    这样的收藏者多了,谁还会认为,他们收藏的大明洪武年制的瓷器是真品?

    就算一些有着明显老化痕迹,或者说干脆就说是真正古董的,像是明代洪武时期的瓷器,也不被人认可。

    因为一些文献认为,迄今所见到带款的大明洪武年制瓷器,都是万历时期所彷。

    既然是彷制款,必然有可以彷制的实物。

    洪武瓷器至今流传数量很少,带有明确纪年的民窑器也只发现几例。

    但一直没有得到,知名陶瓷专家的确认。

    既然洪武已设立官窑制度,就一定有区分官窑和民窑的标准。

    作为官窑,也就自然有纪年款式。

    而这样也是一些臆造者,还在层出不穷臆造洪武瓷的原因。

    现在市场上还有流传,比如洪武纪年釉里红梅瓶、洪武纪年人物故事梅瓶、洪武纪年青花盖罐。

    这些其实陈文哲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这些瓷器,如果真的足够老,那么它们是否是万历彷品?

    有些专家把发现的洪武带款瓷器,确认为明万历彷品,但是很多人却不敢苟同。

    主要还是这些真正的有着大明洪武年制款识的古董瓷器,胎土的质量都很好。

    一件瓷器好不好,除了看纹饰、器型,主要就是胎土。

    这一点也没法造假,因为现在好的胎土也不多见,更何况是明代初期?

    特别是明代初期,朱元章时期的胎土可是麻仓土,而且是很好的麻仓土。

    《饮流斋说瓷》云:“瓷质之贵在于瓷泥”。

    以地质学说,就是一种富有黏性的冲积土。

    随着时代的传承,洪武朝的胎土,仍然延续元代的胎土,而且大量地使用麻仓山的瓷土,仍然采用“二元配方”。

    而对麻仓土的认识,据《瓷鉴》介绍,麻仓土在成化中期已很紧张,万历后期已完全枯竭。

    所以万历时胎土淘练不精,杂质较多,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胎土。

    其次,洪武朝青料,仍然有一些含铁高的进口苏料。

    烧制后,有时青花呈色发灰,青料仍然下沉,铁锈入骨沉着,凹凸感明显。

    其三,万历早期的青料为回青,呈色蓝中泛紫,浓重艳丽;

    中期用回青搀和石子青,呈色明丽鲜蓝;

    晚期石子青比例增加,呈色蓝中闪灰,没有如图的灰黑。

    其四,虽然明初战乱频仍,窑厂仍然火光冲天,没有由此而停滞不前。

    这一时期的御窑厂,不断烧造出大量供朝廷御用的青花瓷器。

    既然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出现用洪武年号的“大明洪武年制”款式的官窑瓷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以往没有发现带纪年的官窑款而已,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明确考古发现。

    至于民间流传的瓷器,不管有多少人认可,总是会有更多人不认可。

    这就是典型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现象。

    其实,通过现代的一些科技手段,结合传统的鉴定方法,还是能够确定一些事情的。

    比如通过器物的微观特征,结合传统鉴定知识,很容易就得到一些清晰的结果。

    只不过,现在的一些专家,绝对不认可现代的一些手段,就算是借鉴作用也不行。

    其实,他们不是蠢,就是坏。

    为了私利,自然是不可能承认一些东西的。

    像是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之前陈文哲就听说过,有人较真,对一件说是臆造品的梅瓶,进行了科学分析。

    当然,陈文哲不支持单纯的科学鉴定,但是,左证他是支持的。

    就以那件洪武人物故事梅瓶来分析,从微观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比如器物釉面,有明显的大中小气泡,层层叠叠。

    还有白色气泡,也有网纹、几何图形、变色气泡、破口泡和死亡气泡;

    底足使用麻仓土明显,含氧化铁青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呈现绿、蓝、褐的变化过程。

    底足胎土,明显飘逸自然的火石红、凹凸的黑麻点;

    釉面有凹凸不平,接胎、磨损、脱玻、牛毛纹等自然氧化痕迹,由此说明器物符合明代早期的器物特征。

    最起码,这应该是一件老东西,因为新彷,彷不出微观结构上的很多特征。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我的系统不正经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