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考证命名
    对于建国初期那一代研究者,鉴定东西的问题几乎没有。

    因为当时没有现在这种高科技,和大量按比例复制的1:1高仿品。

    那个时期过眼的瓷器,几乎都是真品。

    但对于现在我们这一代研究者,那就麻烦了。

    如果还是只有小学4年级水平,不懂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那就很难突破人云亦云的高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当然,除了这些科学方面的鉴定知识,你还需要了解历史,人文方面的很多内容。

    宋徽宗御提的款,五颜六色的汝窑柴窑,跟爱收这些宝贝的朋友,只能打住,不说。

    因为再继续说下去,就得挨骂了。

    为什么不说呢?因为说不清楚。

    我跟你说汝窑没有水仙盆不能算,得考证出北宋是否有水仙这种植物。

    得考证出谁最早把它叫做水仙盆?得考证出不叫水仙盆叫什么?

    这些都费脑筋,费时间。

    更何况,为了跟说不清的人说清楚,不值。

    原归正传,这一次就说说大名鼎鼎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永乐花浇。

    目前文博界研究者,对于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瓷器文物的研究,也就停留在了考证出此器,乃仿中东地区黄铜器所制这一高度。

    再有,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书中说,宣德花浇无龙柄,永乐花浇为龙柄。

    永乐脖子长肚子圆,宣德脖子短肚子扁。

    陈文哲曾经特意找来了中东地区的原版,和宣德的集中在一起做对比。

    就是为了对比鉴定,搞清楚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完美。

    先看中东原版,除了底足为圈足,口沿外凸,龙柄下部有一类,似于犹太星星的间隔物没有表现出来以外,永乐瓷器应该是比较完美的复制出来了中东原版的要素。

    包括原版器物上,器身上以金银器方式,錾刻出来的缠枝花卉纹饰和颈部的一圈凸起。

    口沿下方的一条凸棱,都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永乐文物上表现出来,可谓仿得非常好。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永乐器,仿自中东地区铜器应无大误。

    也就是说,这玩意当初被送到景镇烧制的时候,肯定是宫中出样板,景镇依样画葫芦。

    这就很好的证明了,明初永乐时期,我国和中东地区肯定有商贸往来。

    但这个玩意真的是花浇吗?这就存疑了。

    这花浇之名又是谁给定的呢?这玩意用了喝水肯定不对,用来浇花似乎可以。

    但养过花的都知道,这玩意浇花容易碎,又厚重装不了多少水。

    浇花嘛,还是铁皮子做的靠得住,不怕磕磕碰碰。

    难道搞错了?对了,其实这玩意根本不是用来浇花的,而是类似于我国古代的匜,也就是用来洗手的。

    中东地区的人民,吃饭多用手抓,不用刀叉和筷子,吃饭前按照教义必须洗手。

    对大户人家和宫廷而言,洗手是坐在位置上,等侍者过来用铜制器皿盛水洗手,下有承盘接水的。

    这个所谓的花浇,在中东地区就是这个用处。

    而到了明代宫廷,吃饭是用碗筷的,这个饭前洗手的习惯就没了。

    那着这玩意有什么用呢?总不能用来喝茶喝酒吧?用来喝酒也实在太厚重了。

    搞明白了它的用途,才能正确命名。

    此器正确名称,应该是故宫博物院收藏:明永乐青花净手器,而不是花浇。

    至于永宣之区别,也录了一张非典型馆藏宣德花浇文物。

    只能说,根据已发现的资料,无款的净手器文物,应该是永乐到宣德早期文物。

    带款的净手器,则为宣德中期之后文物。.81zw.??m

    这样的论断,应该比较科学。

    最后说一点科学的东西,明代永乐宣德的青花文物,多数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苏青一大特征是为“晕散”。

    因为烧制元青花,特别是高仿元青花,必然要面对苏麻离青的这一致命缺陷。

    如果普通釉料,或者是仿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的青花器件,自然就不用担心,因为这个时期已经没有了苏麻离青。

    元代,或者是明代早中期,这个问题就是必不可免的了。

    为什么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晕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晕散?

    元代和明代早期的青花,其画面上的线条轮廓不分明,这种现象称为“晕散”。

    由于晕散,所以这一时期很少有五官、眉毛,头发很清晰的人物画。

    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的青花很少发生晕散,所以人物画的须眉清晰。

    比如永乐时期,由于晕散,这一时期很少有五官、眉毛,头发很清晰的人物画。

    而明代中后期和清代的青花,很少发生晕散,所以人物画的须眉清楚。

    所谓“晕散”,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色料从着色区向非着色区扩散。

    研究结果表明,扩散程度,主要同色料的配方,和反应层上钙长石晶体的发育程度有关。

    一般说来,色料中加入较多的助熔剂,有利于发色。

    在元代和明代早期,当时青花的制作工艺,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必须这样做才能够提高成品率。

    早期青花瓷器,因为都采用含钴的高铁低锰的苏麻离青料,所以,都会有苏麻离青料形成的基本特征。

    而晕散就是苏麻离青料,在瓷器上形成的最基本特征。

    可以这样说,采用苏麻离青钴料,就一定有晕散现象。

    同时,苏料在青花瓷器上形成的其他特征,许多都和“晕散”的存在有关。

    所以,晕散现象,好比一把钥匙,是打开早期青花瓷器真伪鉴定大门的钥匙。

    晕散,大致说来,主要表现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这些串珠状小点晕,组成的凝聚斑边缘的模糊或流散态。

    第二种,即是绘出的底色颜料,如同墨汁滴在宣纸上的洇开态,其面积大于前者。

    第一种串珠状凝聚斑的晕散,也称流散,须以第二种洇开的色底为基础。

    即前者之散,借助于后者之洇。

    须强调的是,在实际中,第一种串珠状流散情况,要多于并明显于第二种洇开态情况。

    为何会产生晕散?大前提是必以苏麻离青料为主。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我的系统不正经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