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明话事人 > 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步一坑(上)
    思考了一会儿后,汪员外又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杨巡抚虽然有权势,但他能拿出多大力度支持你”

    郑之彦现在真怕背后再有人捅刀子,而最近又感觉汪员外不太老实。

    毕竟只有真正同业才能清楚,彼此都干过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

    所以郑员外决定亮出底牌,“如果我请了内阁次辅给杨巡抚打过招呼,你觉得杨巡抚会不会重视”

    汪员外既感到意外,又不感到意外,你这小郑藏得还挺深

    当今首辅是苏州府吴县人申时行,而次辅就是徽州府歙县人许国。

    郑员外祖籍同样也是歙县,所以与许国乃是地道的同乡,能借此攀上许国的关系也很正常。

    再说以时下拜金的风气,扬州盐商领袖这个身份,也配得上与次辅交往了。

    “徽州人肯定要帮徽州人。”汪员外当即表态说,“我可以借人手给伱。”

    郑员外这才放了心,先前总感觉汪员外是个不稳定因素。

    如今汪员外把人手都借给自己,相当于暂时交出“兵权”,那就可以暂且安心了。

    等回到家里,汪员外找来陆秀才,询问道:“那林泰来可曾托过你找我或者有没有表露出再联系我的意向”

    陆君弼答道:“并没有,那林解元完全不曾提到过你,似乎也没有再联系你的心思。”

    汪员外有些迷惑,林泰来怎么突然就不理自己了先前的合作热情都是假的不成

    难道林泰来只是拿自己当个幌子自己就是个用来吸引郑之彦注意力的工具人

    南直隶算是大明最特殊的“省级区域”之一了,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

    比如在南直隶有两个巡抚,江南和江北各一个,当然江南巡抚和江北巡抚都是民间说法,官方是没有这种称呼的。

    在官方的简称里,江南的是应天巡抚总理钱粮,江北的就叫凤阳巡抚总督河漕。

    大明巡抚和地方官还有个显著区别就是,一般地方官“守土有责”,衙署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

    而巡抚虽然也有相对固定驻地,但其实可以在省内移动办公的,别地为巡抚修的察院也叫“行台”。

    这些相关名称里又是“巡”又是“行”的,就可以想象到巡抚的工作状况。

    林大官人对早期巡抚制度不太了解,但心里猜测,巡抚制度初创时,可能就是为了弥补地方官被制度限制,不能跨区域灵活应变的缺陷。

    无论应天巡抚还是凤阳巡抚,在大明二十几个巡抚里,都算是分量最重的之一。

    当今凤阳巡抚杨俊民上任没几天,他刚和原巡抚李世达在淮安完成了交接,而李世达则被升为南京吏部尚书。

    杨俊民出身非常厉害,乃是山西蒲州人,此地近些年人才爆发,先后出了王崇古、杨博、张四维等官场大佬。

    王、杨、张也成为蒲州乃至于山西顶级名门望族,而且都因为经商特别富有,三家世代联姻。

    杨俊民就是大佬杨博的儿子,与原首辅张四维结为亲家,这出身在官场绝对数一数二了。

    张四维虽然在去年十月突然暴病身亡,但余荫尚在,目前资历浑厚的杨俊民就是这个派系的领军人了,几乎注定要升为尚书,而且最有可能是户部尚书。

    毕竟在大明官场传统里,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升为户部尚书也是一种常见升迁路径。

    杨巡抚与前任李世达在淮安完成交接后,就前往扬州,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扬州乃是江北重镇,作为巡抚应该来视察一下。

    二是为了结好前任巡抚李世达,所以杨巡抚亲自送李世达去南京履新,一路送到了扬州。

    毕竟李世达也是资历很深的官场名宿,与清流势力关系非常深。

    这次李世达升到了南京吏部尚书,说不定哪天就会北上京师当个实权部院。

    三是因为早年间盐业施行开中法的缘故,有很多山西陕西商人聚集在扬州。

    所以杨巡抚去扬州城,也有给自己家族开拓财源的心思。

    而扬州徽商领袖郑之彦的结交,也正中杨巡抚下怀,这里面合作机会很大。

    更何况次辅许国给他写过信,让他关照一下郑之彦。

    四是平山堂这个历史名胜重修完成,据说文坛盟主王世贞也会去,自己如果能亮相平山堂第一次雅集,也能抬高自己声望。

    高长江这两日城里城外的来回奔波,不停按照坐馆的口头指示进行部署,忙到脚不沾地,生活可谓十分充实,不知道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报。

    据打探来的消息,明日杨巡抚将会抵达扬州城,从利津门入城。

    今晚高长江便来找林坐馆,把所有布置再做一个总的汇报。

    “坐馆在哪里”高长江对坐在前厅的左护法张文问道。

    张文懒洋洋的答道:“眼下正在吴田氏的屋里。”

    林大官人对吴田氏颇为优待,单独提供了两间厢房给吴田氏居住。

    高长江又走到吴田氏住处,刚靠近了屋门,就听到里面说话的声音。

    于是高长江就暂停了一下脚步,先听听里面声音,免得冲撞了坐馆的好事,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大官人不要”先是听到了吴田氏的轻声惊呼。

    又听到了林泰来那有点恼火的声音:“已经为你做了这么多事,你还敢拒绝我”

    而后吴田氏苦苦哀求说:“奴家不想找郑家报仇,求大官人放过奴家。”

    林泰来呵斥说:“既然你人在已经我这里了,不行也得行”

    “真的不可以”吴田氏还在抗拒着。

    林泰来声音冷了下来,“夫人你也希望你儿子能平安长大,将来读书学艺甚至出将入相吧”

    高长江叹口气后推门而入,助纣为虐的对吴田氏说:

    “夫人劝你还是从了吧,不要违逆坐馆的意志。

    不然的话,只怕就要把你交给外面那几十个伙计了,你一人又如何能抵抗几十个”

    大运河从扬州城外的东、南两个方向绕城而过,所以这两个方向都有大码头。

    从南边来的船只喜欢停靠南门外,而从北边过来的船只则喜欢停靠在东门外。

    转眼就到了次日,扬州城东利津门外的大码头上十分热闹,数十本地官员名流在这里汇聚。因为杨巡抚马上抵达扬州城,并在这里下船,然后从利津门入城。所以按照惯例,自然要组织本地代表在码头这里迎接。

    杨巡抚下了船后,府衙知府、县衙知县以及盐商领袖郑之彦一起迎了上去。

    如果在别的地方,此处出现一个商界领袖会很奇怪,一般商人根本上不了台面。

    但这里是扬州,盐商在扬州具有特殊地位,基本上相当于别地的士绅了。

    寒暄过后,众人让开了去路,恭请杨巡抚上轿,等入了城再接风洗尘。

    但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个美貌少妇抱着幼儿,扑到了巡抚身前,叫道:“民女吴田氏,状告恶贼郑之彦戕害同行,谋财害命”

    众人愕然,谁也不知道这个少妇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混进来的。

    只能说这种拦截高官告状的事情一直是被严防的,但却又屡禁不止。

    其实吴田氏并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抛头露面的来告状。但是被逼无奈,不得不来。

    杨巡抚冷淡的看了眼吴田氏,开口说:“如有冤情可去府县,不要越级上告”

    如果不是看在对方是妇孺的份上,早就喝令左右打出去了。

    吴田氏又叫道:“此事可能与官兵有关联,事情又发生在城外,还涉及到盐业,府县衙门焉能处置唯有请抚台青天老爷做主”

    杨巡抚到扬州城来,为的是名为的是利,可不是找麻烦当青天来的。

    当即就斥道:“若无凭无据,告什么状退下去”

    人群里有带节奏的叫道:“谁说告状就一定要证据如果查明是诬告,就判反坐好了,又有什么不能收的

    如果抚台不想收告郑家的状子,就请直说”

    杨巡抚轻蔑的瞄了眼人群方向,什么也没有说,拔腿就走开。

    按常理来判断,这状子绝对是一个坑,为了避坑不能接。

    作为一个封疆大吏,自然有足够的担待。

    别说不收一个不明不白的状子,就是真判个冤假错案又能怎样

    但没等上轿子,又听到有人大喊:“郑家害人的证据在这里”

    回头看去,却见有十几个人绑着两个汉子,死死的按在地上。

    郑之彦眉头皱起,他已经认出来了,被绑的那两个人都是郑家打手的头目。

    三天前在武馆养伤时,武馆遭到了偷袭,好十几个人被抓走了,这两人就是其中之二。

    当时郑员外精力和人手都不足,无暇他顾,只想着等巡抚来了再想法救人,没想到他们今天以这样的方式出现了。

    有人继续叫道:“方才抚台说无凭无据,我等不服

    这两人都参与过郑家对同业吴家的围剿,可以作为人证”

    还在围观的其他人想到,看来告状的美貌小少妇也是有备而来,这下有戏看了。

    当日林大官人听到吴田氏说的家门惨事后,立刻就猜测,如果吴家被近乎团灭真是郑家作为,那现场八成有郑家打手直接参与,至少也会在现场盯着情况。

    所以迅速调集了二百人围攻郑家武馆,又从伤员里抓走了十几个疑似头目的人。

    经过细心审问后,终于审出有两个人参与过围剿吴家的事情。

    所有人都在为林大官人攻打郑家武馆而疑惑时,谁也没想到林大官人是为了抓另外一件事的人证。??

    杨巡抚忍不住狠狠瞪了一眼旁边的郑之彦,盐业领袖就这做事都做不干净

    这下状子就更不能接了,一旦接了就等于是大坑。

    如果状子进入了司法程序,然后就会被有心人“监督”,这样反而更麻烦,所以不接才是避坑。

    郑之彦还在惊疑不定,他完全没意料到,吴家这点小事,会在这时候被拿出来说事。

    你们不会真以为,杨巡抚就是评书里的青天大老爷,随便当众接状子

    杨巡抚对发呆的郑之彦喝道:“这是什么情况”

    郑员外毫不犹豫的回答:“请大中丞明察,这都是诬告而且必定背后有人指使”

    然后又指着两名人证说:“此二人在三天前,被苏州人林泰来掳走估计是又被林泰来私设公堂,屈打成招了

    旁边那十几个带苏州口音的人,全都是林泰来的同伙”

    杨巡抚稍加思考后,决定还是帮助郑之彦过关,毕竟涉及到郑之彦的利益太大。

    又因为张四维的关系,首辅申时行与自己明显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结好次辅许国就是必选项了。

    再说这只是一个小案子,处理起来没有什么难度。

    至于说林泰来与申家关系不错,那不在杨巡抚优先考虑范围内。

    首辅申时行毕竟没有张居正那种权威性,对于有派系有势力撑腰的大臣来说,对首辅还谈不上畏惧;只有那些没有靠山或者没有势力撑腰的官员,才会畏惧首辅。

    拿定主意后,杨巡抚就下令道:“将人全部带走,待本院勘察是否为诬告,是否有人背后鼓动和指使”

    当即就有数十巡抚亲兵上前,围住了那十几个人和两个证人。二话不说,直接动手抓人

    忽然有个六品武官从人群里挤了出来,大叫道:“慢着”

    杨巡抚诧异的看向这个小小六品武官,你又是哪颗葱

    那武官行了个礼道:“在下苏州卫百户官赵大武,斗胆请军门放人。”

    杨巡抚懒得搭理这武官,起轿走人。

    没事凑上来的人必定都是坑,不理睬为好,多说一个字都是输

    但是还没走几步路,连城门口都没到,忽然就听到轿外传来人群呼啸的声音。

    杨巡抚掀起了轿子窗帘,向外面看去,却见在前方城门外,已经聚集起了起码上千人。

    不但彻底堵死了官轿的去路,还渐渐向两侧包抄过来。

    这让见多识广的杨巡抚也脸色大变,究竟是什么情况难道遇到了民变,还是暴动

    如果说其中没组织,那狗都不信,但谁又能组织起这样大的阵仗

    本章完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话事人更新,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步一坑上免费阅读。:2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大明话事人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