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风起明末 > 第一百四十章:遍地狼烟
    金翅鹏卢时、黑杀虎张原两人纠集十万余众浩浩荡荡而来,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史诗大战。

    但汉中之战只打了半天的时间,便以陈望突入阵中斩杀张原,十余万流寇超过半数土崩瓦解结束。

    没有人任何预想到汉中之战居然在短短的半日之内落下帷幕。

    在汉中城外击败了流寇之后,陈望并没有罢休,而是继续领兵一路追击。

    连追三日,追击一百五十余里,一路从汉中城追到了西乡城下才收兵回营。

    十余万流寇死的死,散的散,全都溃不成军。

    那些流寇一开始的时候还会逃跑,逃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时间没有了气力,眼看着官兵赶到直接便丢下武器趴在了官道的旁侧缴械投降。

    陈望领着骑兵在前追击,后续的步兵则是不断的收押俘虏。

    在陈望发出信件的日期是一月四日的黄昏,在领兵一路追到西乡城下之后,简单的统计了一下伤亡和战果便将情况禀报了上去。

    洪承畴在一月七日的时候其实就收到了信息,但是回信却是在一月十。

    一共过了十四日的时间,一来一回其实没有花费多久,中间的时间其实都是洪承畴在考量。

    当然对于这一切,陈望都全然不知。

    朝廷的邸报甚至都先洪承畴传来的命令一步。

    一月三日,李自成、满天星、争功王突然起营,冲开曹文诏、贺人龙所设下的防御阵地,一路前往郃阳、澄城。

    李自成和混天星从澄城经韩城、郃阳、宜川、洛川、鄜州,往北向着延安、环县、庆阳、固原一线而走。

    过天星、满天星部则由真宁、合水,往东向陕西高陵、三原地区进发。

    洪承畴担心省城西安有失,被迫分兵追剿。

    他亲自领军返回陕西镇压过天星、满天星、混天星二部,让曹文诏、贺人龙继续西追李自成、争功王等部。

    同月,高迎祥复出陕西东袭,攻陷含山、和州,合献忠、刘国能、摇天动等围攻滁州,众凡数十万,环山为营,连营百余里,云梯穴地百道并进。

    滁州城毫无防备,因此兵将稀少,所幸太仆寺卿李觉斯与知州刘大巩督率士民死守城池,才使得滁州没有立即沦陷。

    很快,卢象升率祖宽、罗岱、杨世恩等将赶到。

    卢象升急令祖宽率关、辽劲卒为先锋,自己则以标兵营及其余三营为后劲,进攻高迎祥军。

    祖宽虽然平日态度骄横,但是上阵厮杀却是向来悍勇。

    双方鏖战于朱龙桥,高迎祥等部大败,狼狈败去,一部分往定远逃窜,另外几部则向广武逃窜,一路逃向突池河。

    高迎祥则和紫微星、扫地王等二十四营退让之后转犯徐州。

    扫地王、拓先灵、罗汝才等五营由归德向开封进攻。

    如今的河南和陕西东部还有东南诸省已经是烽火一片,遍地狼烟。

    汉中府、西乡城外。

    陈望双手恭敬的捧着军令将其举在额前,面色肃然。

    等到前来传令的使者转身向着帐外走去,陈望才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

    洪承畴此番一共送来了两封信,一封写的是军令,另一封则是私信。

    洪承畴传来的军令很是简洁明了,大意便是让他继续清剿金翅鹏、钻天鹞等众。

    不过之前还在汉中城时洪承畴传来的军令是他作为协助,协助汉中游击清剿。

    但是这一次的军令却是用了“统管”,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是两者之间却有天壤之别。

    一主一辅,以前陈望是辅,现在却是主。

    还提到了已经派了人前来勘验军功。

    话里话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暗中的意思却是很明白,此番论功结束之后,陈望就能够从一名游击成为一名参将。文網

    陈望眼神微凝,这一次他又赌对了。

    汉中城的安危至关重要,不仅仅是战略上的,还有政治上的。

    瑞王是亲藩,血缘上来说,比起一般的藩王要更为亲近。

    瑞王朱常浩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五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也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亲叔叔。

    这也是为什么各地匪乱都在不断的变动,动荡不止,流寇在汉中的势力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汉中的军事力量却仍然不断得到提升。

    只因为部分流寇的窜入腹地,便直接从卫所升格成了游击,而眼下更是要继续升格,升格为参将。

    设有军镇的省份很多,但是内地省份的军镇基本都没有设游击的。

    一般都是省内设参将或是设镇由总兵统领,哪里有单独一府设游击,设参将的。

    这么多的军镇,唯有汉中设了游击营,到底是为什么,众人都是心知肚明。

    军令简洁,写的都是官面上的话。

    而私信才是真正的要说的话。

    陈望目送着送信使者的背影消失在眼前,才拆开了手中洪承畴送来的私信。

    陈望慢慢的扫视着书信上的内容,洪承畴所写的大部分都是提点他的话,让他注意一些事情,比如保护瑞王安危,稳定汉中局势。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夹杂在其中的信息。

    但是陈望已经不在是当初的小白,在上一次的夜谈之诏也给他讲解了很多要点,他自己也从赵怀良那里了解到了一些门道。

    重新叠起了手中的信件,陈望也抬起了头来。

    这一次他的收获远比之前预料的还要丰富。

    自己确实是要升格为参将,而且很大的可能,是成为汉中参将。

    洪承畴在信中提起了瑞王的安危,提起朝廷准备加强汉中兵力的想法。

    “汉中参将”

    陈望抬起了头来,看向帐帘的位置,用只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低声呢喃了一声。

    原本他想要靠着流寇来扫除原来的汉中游击周遇懋,但是现在却没有了这个必要,现在的周遇懋已经是成为了他的手下。

    汉中府属陕西镇下辖,汉中府内设分守参将一人,游击将军一人,守备两人。

    两名守备,一人镇守汉中城,一人则是镇守褒城,同时守备鸡头关,游击将军还是周遇懋。

    总兵领正兵营、副总兵领奇兵营、参将领援兵营、游击领游兵营,一将领一营,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总兵的地位最高,除去手下正兵营外,还有统管指挥镇内诸营的权力。

    每镇之中又分若干协守,设副总兵,也就是副将。

    协守以下又分路,每路设参将一员。

    以大同镇为例。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驻大同镇城。

    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兵,万历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

    分守参将九人,曰东路参将,曰北东路参将,曰中路参将,曰西路参将,曰北西路参将,曰井坪城参将,曰新坪堡参将,曰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曰威远城参将。

    九名参将,分守于各地要城。

    再下设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一旦遭遇入侵,首先赶到的是分守该路参将率领的援兵营,以及附近游击带领的游兵营。

    再然后是协守该地区副将的奇兵营和镇守总兵的正兵营。

    游兵营其实很多的时候都是作为协助,战时紧急情况,参将可以指挥游击。

    周遇懋虽然分领一营,但是严格来说,也算是陈望的下级。

    不过作为汉中参将,陕西镇的副总兵和总兵却是管不了陈望。

    汉中府不是边境,而是属于腹地,不会遭遇北虏的入侵。

    汉中府最初设军营的原因其实就是保护了瑞王的安危,不让流寇窜入汉中府。

    现在的目的也和当初的初衷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总兵最多能管管边事,如今境内平叛事务都是各地的督抚在管,总兵根本没有权力去管。

    虽然上面设了一个援剿总兵官的名头,援剿总兵官和副总兵官名义上是有权力指挥平叛的一众将校。

    但是实际上,谁都不会将这份权力当真。

    如今文尊武卑已有百年,运筹帷幄,制定方略,作为统帅向来是文官的事情,武将老老实实听命就好。

    听起来很蠢,但是这就是事实。

    在明朝的后期,武官的权柄不断的被削弱。

    但凡大一点的战事,朝廷都会派遣文官作为督师领兵作战。

    而那些统兵的文官,多的是酒囊饭袋之辈,比起赵括来甚至都不如。

    毕竟赵括起码还会纸上谈兵懂些兵法,而明朝后期统兵的一些文官恐怕连兵书都没有读全,除了会夸夸其谈,说些大话其余什么都不会。

    明朝后期其实不乏精兵强将,奈何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最为著名的典范,当属杨镐。

    无论再多的说辞,再多的借口。

    万历援朝之役之时,原本明军一路高歌猛进,蔚山之役本来能够战胜,但是因为杨镐临阵指挥失误,仓促撤军,明军遭受了极惨重的损失。

    而后在萨尔浒之战,杨镐更是葬送了明军大量的精锐部队,杜松、刘綎等一众将校也战死沙场。

    致使明金之间的攻守之势彻底逆转,明军就此在辽东战场之上一蹶不振。

    兵战凶险,岂是儿戏

    那些自以为是的文官,看过几本兵书,便以为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却不知道就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也曾多次披甲上阵,亲临前线,经历了无数次的战役最后才稳坐于中军帐中。

    陈望双目微凝,洪承畴虽然私德不行。

    但不得不说,他是真的会打仗,方略领兵都属于一流。

    在他的麾下任将,起码不会成为被累死的三军之一。

    而且洪承畴这面虎皮在现在的朝廷也算是一面大的,跟在其身后能够享受到不少的好处。

    陈望的目光在帐中一众将校的身上一扫而过,帐内的一众将校皆是正襟危坐,垂首待命。

    他没有开口说话,他没有将心中所想的事情说给其他人听。

    现在所有的事情陈望都是乾纲独断,没有询问过其他人的意见。

    因为说了也没有用处,无论是陈功、还是胡知义、胡知礼,亦或是赵怀良、唐世平,他们现在都帮不上忙。

    见识最多的,官职最高的是赵怀良。

    但就在几個月前,赵怀良还只是一名把总,手底下领着四五百的战兵。

    唐世平只不过是一名副百总,而陈功、胡知义、胡知礼就更别说了,他们都是家丁。

    现在能够管好麾下的军兵,其实都已经是颇为不易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急功近利并没有用。

    一开始的陈望也问过他们的意见,但是却没有多少有用的意见。

    现在他们几人虽然都已经独领一部,但是眼界却始终只放在本部本营之中,所有的想法都是自身和统管的人出发。

    眼界的改变,思想的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

    陈望转过身,缓步走到帐中的首座之上重新坐了下来。

    前不久设了督导处,现在还处于的草创的状态,到现在为止也只是刚刚招募齐了基础的人员。

    后勤是由唐世平负责,唐世平虽然已经是竭力处理,但是还是有些力有未逮。

    除了后勤和督导之外,随着军队的扩大,军中还有各项的杂务,很多繁琐的事情都需要人来处理。

    也幸亏胡知义从辽东带来了不少的人,陈胡两氏虽然不是大族,但是起码还有族学。

    虽然没有考功名的本事,但是起码听说读写大多数人都会,记账算术也有不少的人的会。

    毕竟宗族之中也需要记账管事,打理产业,肯定不能大字不识。

    陈望收回了目光,眼下随着势力的扩大,他的短板也显露了出来。

    手底下的人大多数人的眼界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都不高,有才学知识的人也极为稀少。

    或许,自己可以趁着在汉中府的这个机会,招募一些幕僚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风起明末更新,第一百四十章:遍地狼烟免费阅读。: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风起明末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