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风起明末 > 第一百二十五章:军法督导
    快马轻骑,只花了七日的时间,陈望便从西安府的三原赶回了汉中府的沔县。

    等到回到沔县之时,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的中旬。

    流寇志上记载,汉中府的民变爆发最为剧烈的地带,正是在凤县、柴关、留坝、褒城一带,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他们群聚于褒城县东。

    这一线的大部分都在褒斜道上,而陈望从西安府返回之时也是经过的褒斜道。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这一次从沔县前往西安府复命陈望足足带了四百余骑,四百余骑人皆双马,一路奔驰没有在褒斜道上停留多久。

    在经过两次经过褒斜道的时候,前一次和后一次之间的差别极为巨大。

    前往西安府复命之时,只是听到匪盗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不太平。

    很多的富户大家,还有一些来往的行商都被抢掠,官兵正在调兵遣将前往进剿。

    但那个时候在官道之上还有不少的行商和路人。

    然而在回汉中府时,一路之上都没有看到多少的行商,唯一见到的几支商队规模都极为庞大,护卫镖师加起来都超过了百人。

    沿路的关卡州县之上皆是布满了守城的青壮和兵丁,他们的脸上多是带着警惕,眼眸之中透露着恐慌。

    汉中府官兵的进剿也陷入僵局,准确来说是落入下风。

    黑杀虎张原在裹挟了周边的大量民众部队不断膨胀之后,突出了西乡往汉中府城方向一路席卷而来。

    汉中府官兵措手不及,转守荞麦山,于荞麦山下匆忙设下营寨。

    张原当机立断,趁着汉中府官兵立足不稳、军心未定之际亲自领兵发起了进攻。

    汉中府兵大溃,一路溃败,一直退到了城固县才稳住了局势。

    消息传到南郑之时,陈望当时正好从南郑路过,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绪也是稳定了很多。

    史书之上的记载有些时候说的摸棱两可,编书的是人,记载也是人,自然难免会出现差错。

    明史之中的记载有很多和同时期的史料相互冲突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在研究和考证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多本史料以及实际情况来推算。

    如果记载有误,那么他可能真的要被调往西安府。

    洪承畴为人地位崇高,手握重权,心思深沉,在其手底下为将者与如履薄冰无异。

    贺人龙和左良玉两人手握重兵,两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人。

    但是在洪承畴的手下之时,他们也都不敢抗命,也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就是和曹文诏一样身为一镇总兵,在洪承畴的面前也须俯首。

    洪承畴虽然品德不正,但是能力却是母容置疑,历史上无论是在明庭之时,还在归顺降清之后都有不小的功绩。

    也正因为如此,陈望更不想在洪承畴的眼皮子底下为将。

    在洪承畴的眼皮底下领兵,一举一动势必都会被其看在眼里,想要做什么都会被其知晓,根本没有半分的自主权。??

    陈望如今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洪承畴对抗的能力。

    不过陈望也有洪承畴没有的优势。

    洪承畴可以在不清楚内情的情况之下选择直接以势压人,将他调往西安府内。

    但是洪承畴却没有未卜先知之能,他不知道,也算不到汉中府在接下来的十数日之内会发生怎样的巨变。

    汉中府、沔县南、定军山大营。

    这里是陈望麾下军兵的驻扎之地,宁羌州匪乱已平,但是营地却暂时没有移动。

    此时的中军帐内,陈功坐于右首,胡知义坐于左首,其后以此是唐世平、赵怀良两人,其余一众军校皆是罩袍束带,分坐于帐内两侧。

    帐内众将皆是正襟危坐于坐椅之上,腰背挺直,目不斜视。

    帐内空气沉默,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动作,仿佛一切都凝固了一般,大帐之中说是落针可闻也并不夸张。

    “恢”

    先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轰然在众人的耳畔炸响。一声极为高昂的马嘶之声打破了帐内的宁静。

    一众军校皆是齐齐转头看向帐门之处。

    而帐外也在此时响起了整齐划一的高喊之声。

    “恭迎将军归营”

    随着帐外的呼喊之声,中军大帐的帐帘也向着两侧同时被拉开,露出了外面的视野。

    下一瞬间,陈望一手执着马鞭,另一只手按着腰间的雁翎刀已经是跨入了帐内。

    不用命令,也不用呼喊,大帐之中一众军校,包括陈功、胡知义两人皆是齐齐下拜。

    “恭迎将军归营”

    军营升帐无父子,军令之下无亲卷。

    军伍之中等级森严,将旗一挥千军俱动,焉能容得下其他私情

    平日间可以随便称呼,但是在军中上了战场,升了军帐,便只有上下级之分,而无兄弟亲友之情。

    陈望踏入帐内,一路龙行虎步一直走到了首座之上才停了下来。

    胡知礼带领着一众亲卫跟随着他从帐外鱼贯入内一起走入了中军帐内。

    一众亲卫入帐之后,皆是自觉的站在了大帐的边缘,处于在了警戒的位置。

    而胡知礼则是按着刀跟随着陈望一路走到首座的位置,他没有坐下,而是直接站在了首座的台阶之下按刀而立。

    一路风尘,陈望骑乘着战马进了营地从辕门直奔中军的位置,他没有回自己的营帐内休息,而是派人先行通传升帐之事。

    陈望站在首座之前并没有急于坐下,而是先环视了一圈帐中跪在地上的一众军校,而后目光落在了胡知义的身上。

    在淳化他成为游击之后,便让胡知义去往辽东在陈胡两氏之中募人,说是家丁其实是作为军官。

    原先他上任淳化的时候节制张外嘉留下的辽骑是靠着曹文诏派给他的家丁,这部分自然是不能长久借用,此时已经是还了回去。

    不过曹文诏最后还是给他留下了十多名原本从属于其的家丁,那十多人都是出身于陈胡两氏。

    曹文诏询问了每个家丁的想法,愿意继续跟随他的便留在军中,想要去给陈望帮忙的也可以离去。

    有十多人最终选择脱离曹文诏,转头而来。

    其诏传信的陈鸣。

    而胡知义这次从辽东带来了近五十余人,这已经是如今陈胡两氏如今近乎一半的青壮男丁了。

    原本陈胡两氏虽然不算大族,但是在乡邻也不小的势力,只是广宁战后便每况愈下,男丁多参军入伍,战死沙场者众多,如今人丁早已经没有昔日兴旺。

    两者相加,算上胡知礼、胡知义还有陈功,陈胡两氏的人共有七十二人,皆是在军中之中担任要职。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这个时代任人唯亲才是常态。

    陈望不觉得如今自己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虎躯一震,便可以引得麾下众人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但是他很清楚一点,在这个时代,宗族之中若有人登临高位或是有出众的才智,其宗族绝对会不留余力的支持他。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个时代并非是空闻。

    当初陈氏之所以能够在辽东的广宁占据一席之地,原因便是因为陈氏之中出了一个游击。

    而后陈氏和胡氏又各出了一个举人,这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眼下他成为了游击,自然是会得到了陈胡两氏的鼎力支持。

    如今帐中的所有人陈望都可以信任,帐内一众军校除了赵怀良和唐世平之外,其余众人都是他的血亲,天然的和他站在一边。

    信息时代便利的交通和信息的交互使得人们逐渐的变得冷漠,对于血脉也开始看澹。

    但是在明时,就是同出一地关系都会十分密切,在官场之上相互援助,更不用说是同宗同族了。

    赵怀良和唐世平两人毫无背景,能够一路平步青云,升任如今的官职,都是依靠着他,可以说是和他牢牢地捆绑在同一架战车之上。

    “归座。”

    陈望收回了目光,坐回了首座。

    听到陈望的命令传来,帐中一众的军校齐齐应命,这才起身重新就坐。

    陈望目光微凝,目光从众人的身上一扫而过。

    胡知义回来的比较早,在陈望还在平叛的时候便已经是到了汉中府内。

    陈望拖着时间,没有急于斩杀李养纯和林胜泉,而是先行练兵。

    让一众亲族各自领兵,先从旗总开始,而后逐渐提升,逐渐熟悉各项事务。

    如今的辽骑,也就是第一骑兵部的百总有四个都是出身陈胡两氏。

    七部步兵只有两部的千总是由唐世平和赵怀良担任之外,其余的也都是出身陈胡两氏。

    陈功任第一骑兵部的千总,胡知义任第一步兵部千总。

    唐世平任第二步兵部千总,陈鸣任第三步兵部千总、赵怀良任第四步兵部的千总。

    第五、第六、第七步兵部的千总都是出身陈胡两氏。

    陈望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游离,经历了近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他们所有人在表面上都已经像是一个合格的军官了。

    他麾下的军队经历了数次战火的洗礼,也正在向着一支真正的军队的转变。

    不过陈望很清楚,自己需要的并非是一支和这个时代一样的精锐部队。

    如果要完成他想要的事情,那么他需要一支有别于这个时代的部队一支新军。

    如同戚家军那般的军队,甚至还要超过他们

    “即日起”

    陈望目视着帐中的众人。

    明时的镇戊营兵制颇为混乱,每个将官都会将其更改调整。

    但是混乱也有混乱的好处,不需要上报便可以改变编制,也就说身为营将,他其实有改变军制的能力。

    “于营中设督导处,由我直领,各部各司各局之中设皆督导员,分管军法宣讲。”

    台阶之下,胡知礼顺势上前了一步。

    而后陈望的声音在众人的耳畔适时响起。

    “督导处首任督导官将由胡知礼担任。”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风起明末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