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百二十一章 多学科分析
    因为闫霄今天要走,所以何诗情的兴致不高,闫霄也是在努力插科打诨,想让何诗情高兴起来。

    周至说道:“盐老鼠和莽子这就是国家的人,每次休假也休不了几天,好在过几天我就会去蜀都,跟舒意一起,到时候去看你们啊。”

    “啊?”江舒意紧张了:“没有,我是和爸一起去看奶奶的,没说和周至一起……”

    “又一个不要脸的!”冯雪珊再度表示鄙夷。

    “这话说得。”周至不以为意:“舒意啊,你想想看,到了蜀都,不去拜访拜访李副校长?不去拜访拜访薛荔姐姐?老台长?对于这些曾经无私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怎样都要尽自己的礼数吧?”

    “还有学习资料,那也得去找找张蔚然、徐慧他们,难道我们不一起去?”

    “是哦……对不起周至,是我没想周道。”江舒意赶紧道歉。

    “我的天这就道上歉了?”冯雪珊一把把江舒意搂到身边:“舒意你也太好骗了,明明就是死肘子处心积虑想找跟你套近乎的机会,还搞得跟他有理了似的。”

    “可是……有道理,就得听嘛……”

    “舒意这个态度才是对的。”周至点头附和:“道理不问出处,自问对不对。”

    “哪怕是敌人的主张,只要是对的,那就要听,比如秦国修郑国渠。”

    “郑国渠到底修了多少年?有多大利益?”张路吃东西问问题两不耽误。

    “《史记·河渠书》的记载,是‘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差不多有一百一十万亩,‘收皆亩一钟’,也就是差不多亩产两百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从那个时候起,关中的水患被基本控制,有了第一个‘天府之国’的美誉。”周至也是吃东西讲解两不耽误。

    “当时秦国的人口,据范文澜先生推断,在两百万到三百万之间,郑国渠工程耗时约十年,便让秦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了一百斤。”

    “注意这是凭空多出来的,按照古代战争人均携带三斗粮食,能持续半个月常规行军战斗的数额来分析,这些多出来的粮食,如果能够尽数运到前线,就能够支撑一场三十万军队,为期一月的战争。”

    “现实里当然不会这么美好,但是还要注意,这么多粮食,只是一年的增量。”

    “所以毫无疑问,郑国渠对秦国国力的增加,是级数级别的。”

    “你的这些数据,有证据可查吗?”

    “有啊,《武经总要》有记载:‘旧法,人持干粮三斗,可用数旬。若班师在道,去境犹远,储贮乏绝,即须拣择羸瘦牛马应卒,以充军食,庶全人力,不至为贼困逼’。”

    “你这到底算是文科还是理科?”何诗情也来了兴趣:“你这和做数学的应用题差不多了。”

    “本来就应该跨学科多方分析。”周至说道:“这就是我们现在比古人多出来的优势,文理兼修,利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去研究问题才行。”

    “比如有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铁锁横江’,因为刘禹锡的诗歌里有‘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句子,就以为事情是发生在金陵,孙皓利用铁链在金陵上游横绝长江,让西晋的战船无法东进,其实是错误的。”

    “要是查阅资料就会发现,西晋益州刺史王濬奉命建造战船,打算征伐东吴,造船时产生的木屑随着长江水流到建平郡,建平太守吾彦发现后,将捞起的木屑上呈孙皓,认为西晋正建造战船,打算伐吴,要求孙皓增派守军到建平防守,称只要建平不失陷,西晋都无法渡江进攻。但孙皓不听。吾彦无奈,唯有制造铁锁链,在险要之处放下横断长江;又制作大铁锥,暗置在江水之中,试图以此阻止西晋战船东进。”

    “建平是什么地方?就是现在的秭归,三峡险要之地,离东吴建业,还有上千里的水程。”

    “所以铁锁横江,其实是横绝三峡?”张路问道。

    “那不可能。”卫非反应很快:“看我们夹川就知道,长江在枯丰两季的水位相差十五米以上,用铁链怎么拦?还有,就算是在那里跨江,长度有多长?耗铁有多少?这些铁料拿去打造兵器和箭头,能有多大战力?哪种做法更加的划算?”

    周至对卫非竖起大拇指:“就是这个思路,理科的思路。哪怕是在建平郡,假设横跨长江的铁链阻挡楼船,那也不是当时吴国的国力所能够达成的。”

    “然而历史有的确有记录,天纪四年即晋太康元年,王濬率军攻吴,沿江城池守将多数都望风而降,或者很快被攻破,但吾彦却领军坚守建平,无法攻下,最后王濬以大木筏移走水下的铁锥,又用火烧断铁锁链,‘遂下西陵’。”

    “西陵就是宜昌,王濬最终冲出了三峡。”

    “那这又说明‘铁锁横江’确有其事。这该如何理解?”张路问道。

    “其实可以通过现代军事学的观点去解释它。”周至说道:“将铁锁横江,暗置铁锥,理解为保卫建平的措施,差不多就能够解释得通了。”

    “秭归所在地势险要,那个时候的建平,位于长江、香溪和马槽溪之间。如果建平守卫得当,就是三峡中央的一个死死的钉子,拿不下那里,王濬就绝不敢东进。”

    “这个我们夹川人应该很容易理解,南宋时期,我们夹川的神臂城,和下游合川的钓鱼城,这两处不下,蒙古大军也是数十年不能沿着长江东进,最后只能改道襄阳,就是这个原因。”

    “是的,否则会后路不保,只能全军覆没。”张路点头。

    “所以,铁链和铁签,多半就是保卫建平城的措施,只能是设置在城周的香溪河或者马槽溪里,是阻挡王濬利用水路进攻建平城后路的有力举措,成本相比横绝长江,就低得很多,也是一郡太守能够完成的了。”

    “要是什么时候能够去看看就好了。”张路是三国迷,经过周至一番分析,以及卫非的补充之后,才感觉到自己曾经认为的“真理”,错得有多么的离谱:“于情于理,肘子你的这个推断,也比‘铁锁横大江’的构想,要合理得多。”

    “你们男的说起打仗来就没个完。”冯雪珊打了总结:“都吃好了没有,吃好了就走吧!”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键盘左右方向键"→"或"←"可翻页,回车可返回重生之乘风而起目录,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